作为西南地区唯一一家A+H股双上市的省级城商行,重庆银行近年来的表现颇为引人注目。
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重庆银行的总资产已超过7000亿元;业绩方面,盈利能力也不断走高,2019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07亿元、44.24亿元、46.64亿元、48.68亿元;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又同比增加。
只不过,虽然盈利等数据还在增加,但拆分业务结构来看,诸多业绩指标已经放缓甚至同比下降;与此同时,公司治理和风控合规方面还存在较大短板。
作者发现,以行长冉海陵为代表的多名重庆银行高管存在同一岗位超长期任职的情况,或有违原银保监会下发的“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
1
行长副行长等多高管超长期任职,或有违监管要求
公开信息显示,现任重庆银行行长冉海陵2003年3月加入该行,曾任重庆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2013年4月起担任重庆银行行长,至今已经有10多年时间;
另外几位副行长及董秘等多位重庆银行高管,同样存在超长期任职的情况。
据东方财富网上公开的高管简历显示,重庆银行副行长刘建华,自2014年10月起担任重庆银行副行长,至今将近9年时间;
重庆银行副行长周国华、杨世银,同样也是自2014年10月起担任副行长,至今将近9年。
即便是高管团队中另外两位副行长,其担任副行长一职的年限也已超过了7年。
如副行长黄宁,自2016年3月担任重庆银行副行长至今已7年2个月;另一位副行长彭彦曦同样也是2016年3月任职至今,只不过在2018年8年兼任了重庆银行董秘。
此外,目前重庆银行的副董事长、监事长等上市公司的董监职位人选任期同样已超过了7年。
一家省级城商行,其如此之多的董监高人员连续担任同一职务长达七八年甚至十多年,这在国内也十分罕见。而这种集体超长期任职,或与现行的监管要求相违背。
早在2019年12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就印发了《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对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严格实行轮岗要求,其中轮岗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7年。
上述董事长、副行长等显然属于指导意见所规定的“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范畴。
对于该指导意见的落地实施,原银保监会在文件中也做了着重强调。“各机构应对履职回避情况进行摸排清理,按照‘管住增量、消化存量’的原则,严禁在岗位调整、职务晋升等环节新发生应回避未回避情形。制定回避工作分步实施计划并严格做好实施。存量任职回避问题原则上于2022年底前清理完毕。
当然,重庆银行超长期任职的高管是否寻求任职回避豁免,目前暂无公开信息可以佐证;
至于是否通过分管领域调整规避“7年轮岗期限”的监管要求,作者以为,按照监管要求轮的是“岗位”,而不是分管领域调整。
目前重庆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团队年龄结构也已老化,如行长冉海陵已年届60,或将到龄退休,另外有两名副行长也已58岁等等。
2
主营收入下滑业绩面临考验,多项风控指标恶化
目前的市场,银行也已赚钱不易,重庆银行同样面临业绩下滑的风险。超长期服役的高管们能否带领重庆银行突破困境呢?
从重庆银行的财报数据来看,其面临着主营业务收入连续下滑、多项风险监管指标恶化的问题。
主营业务收入方面,财报显示,重庆银行去年四个季度的营收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一至四季度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31.84亿元、35.83亿元、38.9亿元、28.0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12.91%、0.97%、0.61%、15.6%等;
到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也才略有增长,仅微增1.55%,但这一成绩是在去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大跌13%的基础上取得的,业绩下滑的风险显然没解除。
如果拆分来看,这种业绩下滑风险或许更严重。财报显示,去年全年的利息净收入为108.08亿元,占总营收的80%,可以说是绝对的收入来源,同比减少了6.8%,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7.61亿元,同比也下滑了0.97%;
到了今年一季度,重庆银行的多个收入来源出现了同比大幅下滑。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5.27%,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暴跌65.23%,投资收益也大幅减少8.62%。
除了业绩亮起红灯,重庆银行的多项风控指标同样出现恶化态势。
以资本充足率指标为例,截止到2022年底其资本充足率为12.72%,同比下滑0.27个百分点,在14家营收100亿的城商行中垫底。
2022年,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1.38%,较上年末提高0.08个百分点,在14家营收百亿以上的城商行中排在倒数第四位,
不良率仅好于郑州银行、贵阳银行和北京银行;且不良贷款的规模在6家百亿级应收的城商行中排第二。
拨备覆盖率211.19%,较上年末大幅下滑62.82个百分点,14家城商行中,仅好于郑州银行和北京银行。
由此看来,重庆银行的多项风控指标,在业内的表现也基本上属于垫底或者后几位的排位,可见公司治理和风控层面的短板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