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房地产行业似乎没有新鲜事。媒体关注最多的,要么是房企巨额负债暴雷,要么是新楼盘项目的购房者投诉不断。
将自己定位为“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和绿色生态智慧城市的建造者”的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桂园),也不例外。
3月1日,碧桂园宣布,公司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杨国强因年龄原因辞任,由其女儿、联席主席杨惠妍(41岁)接任。虽然杨惠妍对外表示,对自己的定位是职业经理人,否认碧桂园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族企业。但是,由于碧桂园两代人的交棒,颇有家族企业传承的意味,因此人们对于碧桂园是否家族企业的话题,也津津乐道。
据介绍,碧桂园1992年在顺德成立,如今业务已涵盖物业发展、建安、装修、物业管理、物业投资、酒店开发和管理等多个领域。不过据观察,作为碧桂园的基本盘,其房产业务近年也处于风雨飘摇的状态,虽然一直在喊转型,却十分艰难。而此番杨惠妍接棒,也将压力山大。
行业复苏无望,碧桂园Q1营收下滑近三成
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房地产行业更是首当其冲。因此,2023年疫情的阴霾逐渐消散后,房地产业内人士也对疫情之后的大宗消费反弹,抱着一定的期待。
事实证明,房地产行业目前依然处于下行调整期,尚无明显复苏迹象。例如,据相关调研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增速分别为-24.3%、-26.7%,其中12月单月同比增速低至-31.5%、-27.7%。
碧桂园总部大楼图源:视觉中国
虽然2023年以来,房地产经济持续修复,前两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6%和-0.1%,降幅明显缩窄。但是要知道,近年无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存量房源过度积压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高线城市房价高不可攀,低线城市则无人买房。
实际上,因此导致的房源供需不平衡问题,由来已久,也是目前房地产企业靠一己之力难以改变的。再来看Q1的房产市场,据公开可查询数据,二、三线城市销售较为疲弱。尤其是今年3月份,一线城市的商品房供应面积同比仍在攀升,但是二线、三四五线城市的同比增速已经回落。
要知道,低线城市的市场,曾是碧桂园的主战场。行业大盘表现不容乐观,碧桂园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
据碧桂园2023 Q1财报显示,碧桂园前3月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718.7亿,同比减少27.57%。与此同时,碧桂园2023 Q1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945.6亿,同比减少22.41%。营利双降之下,碧桂园的经营压力也随之增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实际上,碧桂园今年Q1的财务表现,在2022年就有征兆。据碧桂园2022年财报显示,碧桂园集团收入约为人民币4303.71亿,较2021年度的5230.64亿下降约17.7%。值得一提的是,物业销售收入占比高达97%,3.0%来自建筑及其他分部,与2021年的占比基本相同。
与此同时,碧桂园报告期内的毛利约为328.8亿,全年净亏损60.52亿。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碧桂园自2007年在香港上市至今,首次出现全年亏损的情况。因此,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碧桂园2023年Q1业绩再度下滑,早在预料之中。
所幸的是,碧桂园眼看着业绩下滑、亏损已至,并没有坐以待毙。例如,据媒体报道,5月底,碧桂园内部发文,开启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最显著的变化在于新设立地产集团,主要聚焦房地产开发及代管代建业务。此外,原控股集团常务副总裁程光煜将出任地产集团CEO。
此举也被视为是杨惠妍上任后,碧桂园的变阵和“动刀”。不过,营收同比降幅近三成的碧桂园,会因此这次组织架构大调整,而扭转局势吗?疫情三年房地产行业元气大伤后,市场复苏迹象还不明显,而杨惠妍恐怕还需要一些时间。
跨界转型却收效胜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工业4.0、人工智能等热门话题,让房地产企业也不甘“寂寞”,纷纷跨界转型。有的房企转型造车,有些企业布局人工智能,试图通过智能建造,实现工业4.0同等的规模效应。
不过,恒大暴雷的事件,似乎在向外界说明,步子迈得太大、摊子铺得太开,有时会引火烧身。无独有偶,碧桂园没有跟风造车,却选择了布局人工智能,试图将其应用到房地产开发与建筑业务。
而且,在人工智能布局方面,碧桂园已经开始了大手笔投入。例如,据其2022年财报中,碧桂园提及其成立了科技建筑集团,并将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动传统建筑业的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在管理半径内合理规划新项目,体系化地输出科技建造解决方案,大力对外拓展代管代建等业务。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2022年碧桂园投入的相关研发费用高达2.164亿,而因此产出的成果,在其财报上找不到踪影。值得一提的是,在研发投入方面,碧桂园一直是一枝独秀。以2021年公开可查数据为例,当年新城控股投入0.32亿,招商蛇口投入3.32亿,万科投入6.42亿元,而碧桂园则是33亿。当年,其研发投入甚至逼近华侨城一年净利润,由此可见力度之大。
尽管企业科技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在人工智能的应用尚不成熟之时,其投入必然是一场拉锯战,有投入没有太多对应产出的战略规划,显然会给碧桂园的未来,带来许多风险。
据观察,碧桂园除了在人工智能等热门赛道上有“跟风”之嫌外,还紧贴国家政策,并灵活调整其经营策略。例如,近年各地政府大力推进保障房业务,碧桂园就会积极参与相关代管代建,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碧桂园也逐渐放下“身段”,不再只是定位打造中高端商品房。只是,当碧桂园逐渐将其项目定位,客户群体定位的范围放宽,其原本的品牌调性,恐怕也要跟着打折扣了,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这或许是碧桂园自降身价。
“杨惠妍时代”的碧桂园,路在何方?
股市行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企业经营状况的风向标。碧桂园的几番折腾,正在让很多投资者失去信心。据百度股市通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收盘,碧桂园的股价为1.44港元/股,比去年同期的4.78港元/股,已跌去一大半,市值更是大幅度缩水。
所以,在营收、净利润增长双双承压的当下,或许现金流对于碧桂园的意义,远远高于其布局人工智能,跟进国家政策。而当碧桂园迈入了杨惠妍时代后,碧桂园的这次组织架构大调整,也被视为碧桂园试图刀刃向内、扭转危机局面的分水岭。
实际上,在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的这几年,碧桂园调整组织架构堪称家常便饭。最近一次则是杨惠妍上任后的2023年3月初。彼时,碧桂园按照“优秀区域总裁管区域”原则,实施区域总裁兼任方案,将原有58个区域总减少至29个。
这29个区域总将掌管更多区域,原有的另外29个区域总裁则降为区域执行总裁。值得一提的是,原本碧桂园划分的区域上百个,这次“精兵简政”,也预示着碧桂园“一体两翼”新战略的组织班底已经形成,也即将落地。
只是,作为碧桂园创始人的接班人,杨慧妍为80后,虽然目前尚未给外界留下太多深刻印象。但是其正式接班一个月后,杨惠妍就首度以公司新掌门人的身份,出席2022年业绩发布会。
在媒体的印象中,这位80后女性,以谨慎、稳健的风格示人,与其父杨国强以往在每年例行业绩发布会上侃侃而谈截然不同。彼时,已经过去的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超60亿元,为近10年来首亏。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更是杨慧妍的压力所在。
据了解,杨惠妍早年职业兴趣最初并非房地产,而是当一名教师。只不过从小耳濡目染,从美国学成归来就进入公司历练。经父亲言传身教,一步一步成为“钦定”接班人。早年,杨国强就有很强的“去家族化”意识,引入了大批职业经理人,充实其管理团队。最被业界视为佳话的是,莫斌、朱荣斌、吴建斌“三斌”构成的“铁三角”,业界称,碧桂园的效率找到了最优解。
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的杨惠妍,也把自己定位职业经理人,她在业绩会上说,自己有权利留下或者离开,同样父亲有权力把自己炒掉。由此可见,杨惠妍有着掌管碧桂园这艘巨轮的决心与底气。
只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已经失势的碧桂园,会因为输入了新的管理血液,而力挽狂澜吗?
结语
碧桂园的广告语是:“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不可否认,碧桂园是有着改变人们居住环境、甚至改变世界的理想与情怀的。
只不过,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红利逐渐消退,即使是一些头部企业,也逐渐感到了增长压力。碧桂园自2022年开始出现业绩下滑,既是行业出现颓势的缩影,更是行业出现拐点的最佳印证。
所幸的是,碧桂园并没有“认命”,更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不断尝试转型升级,并从组织架构上进行变革。如今,创二代杨惠妍接班,在为碧桂园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了压力。
可以预见的是,尽管碧桂园的未来道阻且坚,但是依然有若干可能,期待杨惠妍为碧桂园带来改变。